返回房产快讯

执照号:

所属公司:

公司地址:

简介:

首页 > 北美资讯 > 房产快讯 > 正文

高关税背景下中国企业赴美建厂的必要性及优势分析

来源:北美购房网 2025/4/10

推荐

背景介绍:特朗普关税政策动向与动机

为实现“美国优先”的贸易策略并带动制造业回流,特朗普政府大幅提高了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力度。近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显著抬升中国输美商品的进口税率。这一政策宣称以“平衡贸易、保护本土工业”为动机,主要针对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家具用品等战略性行业,带有明显的政治和经济考量。通过加征关税,美方计划减少对华贸易逆差,迫使中方改善不公平贸易行为,并推动外贸相关制造环节回迁美国。本轮关税措施进一步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使两国经济关系更加紧张。

 

关税冲击: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美国关税报复的升级首先对中国面向美国的出口企业造成了直接冲击。中国制造企业平均利润率仅约5%–10%,远低于美国加征关税的幅度,企业几乎无法自行消化如此高的关税成本;即使买卖双方各承担一半,这25%的额外关税也足以吞噬工厂的全部利润。同时,外贸客户要求中方分担关税的压力上升,有美国采购商甚至直接通知不会独自承担关税,要么双方协商分担、要么终止合作。这意味着如果中方无法承担增加的费用,就很容易丢失订单。此外,关税导致供需双方重新定价,中国产品的低价优势被削弱,买方的购买意愿下降,企业销量出现下滑风险。在无法通过提高售价完全转嫁关税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趋近于零。

在关税压力下,不少企业开始调整产业链布局,将部分产能转移到成本更低的第三国市场。贸易战初期,不少中国厂商赴东南亚考察,在越南、印尼等地试探建立分厂的可能性。然而,“没有所谓低成本的国家了”,最新政策下越南、泰国、印尼等热门替代地同样遭遇了高关税的波及。与此同时,中国成熟完备的产业链优势依然存在,海外市场对中国制造的刚性需求不会一夜消失。因此,随着企业从“依赖低成本”转向“价值竞争”,这场危机或许正在孕育中国出口企业全球化升级的契机

 

在美设厂的必要性与优势

面对关税壁垒,“出海建厂”成为中国出口企业化解困局的重要路径。具体而言,直接在美国设厂经营有以下几方面的必要性与显著优点:

行业案例分析:家电、汽配和电子制造

在特朗普关税风暴的背景下,已有部分中国企业通过在美建厂寻找出路。以家电行业为例,海尔集团通过并购通用电气(GE)家电业务,整合了其在美国的制造网络,目前在美国5个州拥有11座工厂,年产能超过1000万台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厨房电器等全系列家电产品,雇佣当地员工8300多人,是首个在美实现家电全品类本土化生产的中国企业这展示了中国家电企业利用美国本土资源、获得“美国制造”身份并贴近终端市场的成功案例。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领域,上述福耀玻璃中信戴卡均是具有代表性的实例。福耀玻璃斥资约6亿美元复活了俄亥俄州一座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雇佣数千名美国工人生产汽车玻璃,并获得了当地政府数千万美元的税收优惠支持,其产品直接供应底特律(公寓)(置业)汽车厂商。中信戴卡则成功将铝合金轮毂生产基地设立在密歇根州,年产数百万只轮毂,创造了数百个本地工作岗位,贴近服务北美整车客户。
电子制造领域也有中国企业积极布局。晶科能源在美国建成了太阳能板组件工厂,以规避美国对光伏产品的高额关税。该项目投资约4.1亿美元,获得地方政府大量优惠,提供了约800个就业岗位晶科能源的案例表明,面对贸易壁垒,高科技制造企业也可以通过在美设厂来保住美国市场份额并获取当地支持。

 

挑战与对策

尽管优势显著,但中国企业在美国办厂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制定相应对策加以应对:
 
赴美建厂是在高关税时代中国企业应对外部冲击、实现战略升级的重要举措。面对不断升级的贸易壁垒,在美国设厂成为中国出口厂商逆势求生的转型选择。这一行动不仅提供了规避关税阻碍的直接通道,也为企业深化全球布局、提高品牌国际化水平创造了机遇。当然,赴美建厂对中资企业而言依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有雄厚的资本、成熟的管理以及长期战略定力。只有通过充分的前期调研、稳健的合作策略和中美两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中国企业才能在美国站稳脚跟,在贸易摩擦中化挑战为机遇。
 

预约咨询:


北美购房网成立于2012年,10年间已经帮助上千名企业家落地美国,在中美两地有着广泛的联系和美誉,通过其多年的美国本土经验帮助投资人落地美国。如果你想在美国开办企业,可和我们联系

相关房源
相关资讯